从珠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到最近发布的第二届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将落户顺德的消息,再到顺德刚刚提出的打造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计划,无一例外的都牵扯到了智能制造以及其重要终端和载体——“机器人”。
规划:机器人产业产值4年争超百亿元
顺德拟通过四年时间打造“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示范区”,预计培育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集成系统企业不少于50家,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不少于8家,超亿元工业机器人制造及集成系统企业不少于10家。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系统集成产业规模在广东处于主导地位。同时,示范区还将开展“一镇一业”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工程。
前景:庞大广阔的本土市场放飞希望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企业需要向智能制造转型。”对于示范区的打造,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常务副局长张鹏表示,当下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诸多瓶颈和困境,如产品质量不稳定,用工成本上涨,招工难等问题,而示范区的建设恰好可以为传统制造业提供机器人这一智能制造的重要终端和载体,实现“机器代人”,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用工贵”,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向智能制造迈进。目前区内一批家电、塑料、服装、五金等行业企业都在积极采用工业机器人逐步替代人工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无人车间”和“智慧工厂”。
阻碍:核心部件依靠进口,缺研发人才
尽管顺德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也涌现出了一批品牌企业,但顺德机器人产业目前还存在着瓶颈和阻碍。“目前制约我们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才。”利迅达机器人系统公司副总经理袁小云告诉记者,由于高端研发人才的缺乏,很多客户提出的需求公司都无法提供解决方案,系统技术的竞争力也因此受到限制。“核心部件需要进口。”而嘉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副总裁陈洪波则表示,核心部件依靠进口不仅仅是成本问题,还会因此受制于人,使得产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举措:搭公共技术平台,建机器人创新研究院
针对机器人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人才和技术问题,张鹏表示,顺德将组建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汇聚政府、企业、高校、合作伙伴、资本五个要素,孵化一批具有较高行业地位的高科技机器人相关企业,培育和集纳一批高端优秀人才,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核心技术突破及重点产业智能化改造,形成与国际前沿科技和区域发展战略接轨的创新高地。同时,顺德还将依托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区两化创新中心启动的“广东省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云平台”,建设一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各类创新平台,孵化项目。
此外,顺德还出台了各类的扶持政策,助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摘自 顺德城市网)